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一个性格开朗,对别人非常热情,突然之间变得不太爱说话,遇到小问题就会各种的乱发脾气,并且会以试图躲避问题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一定要从根源着手,对回避型人格进行了解才行。
回避型人格的概念以及特征
所谓的回避型人格,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主要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一种不敢主动解决事情的状态。
第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遇到困难不愿直面,往往会出现逃避的情况,大多数回避型人格只会通过发脾气的行为来将问题抛向别处,而不是想办法进行解决。其次,这种人格障碍非常的不自信,他们会认为什么事情都不如别人做得好,久而久之,惯性的感觉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很差,这个可能和回避型人格不自信或者自卑导致的,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
为什么会产生回避型人格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自身有原因,和家长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家长不太喜欢鼓励式教育,对孩子比较严厉,经常用批判式教育。在孩子处理事情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显得不耐烦,于是经常会插手干预,其实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日后惯性的将事情都推到父母或者别人的身上。
最后,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是导致其产生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还在在遭受打击以后,往往很难将心态及时的调整过来。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孩子的抗压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终会形成回避型人格。
如何走出回避型人格
多使用鼓励的方式引导,逐渐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作用是最为主要的,他们的鼓励和引导,远比其他人强得多。强化孩子的内心,可以让孩子走出回避型人格,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尤其是在还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对其过分批评,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
最后远离回避型人格,家长要尽量插手为孩子作决定,不要总是包揽他们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在面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时,可以让还在自行决定以及选择,弱化孩子依赖的心理。例如在孩子日常的穿搭上面,让他们自己来决定,通过日常的引导,久而久之会提升他们内心的力量,彻底的摆脱回避型人格。
孩子出现回避型人格时,不仅会对其成长不利,日后出来工作也会有诸多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积极的进行引导,但是记住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反而得不偿失。